文 | 劉少坤 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經理《培訓》雜誌2月刊

組織的數位化轉型不僅僅是傳統資訊0與1的轉變,還包括專案的敏捷交付、資訊溝通能更有效的交流、以更好地服務客戶…那麼,身為智囊團的人力資源部門該如何做?

東軟人力資源部一直在以上各方面不斷實踐,以實施的「同舟計畫」專案經理培育專案為例,該專案用敏捷方法反覆優化以提升培養效率、確保員工學習體驗、並以數位化方法來衡量培訓效果,為培訓部門乃至組織的數位轉型提供了借鑒。

專案經理培育
區域專案經理培養——同舟計畫,圖片來源:培訓雜誌

part.1 專案經理培育:小步優化快速調整


專案經理的培養一直是公司從上至下重點關注的話題。

面對跨組織多個單位的專案經理培養需求,此培訓專案不僅要解決跨部門協作以及滿足差異化培養訴求的問題,還需要面臨如何利用有限的培養資源快速大量培育的問題。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易擴展、快複製、可定制」的培訓框架。因此,我們設計「s2b2c」的培養模式,從時間、形式、激勵等維度進行制度設計,迅速拉齊培養目標學員,將學習目標與工作內容需求緊密連結。

同時,我們還與各大區hrbp建構學習經營團隊,透過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共創差異設計,以支持組織能力快速複製,讓本培育專案達到「風雨同舟」的效果。

s2b2c模式

本培育專案充分發揮「s2b2c」培養模式中的「s」作用,連結整合外部資源,與同樣關注工程交付話題的橫向組織連結。透過內外資源的運用,啟動跨組織溝通交流與連結,做到借力使力,除了讓學習資源更豐富且能保持內容的持續更新,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slipper:公司級服務提供平臺——制度設計、產品化交付e.g.提供工具包、課程包、講師與認證
  • business:事業部本部級培養單位——目標拉齊、支持差異化
  • business:hrbp——賦能協同
  • customer:被培育學員——對學員交付培育專案的價值,而非只是專案形式
專案實施——s2b2c培養工廠模式,圖片來源:培訓雜誌

階段性複盤,即時調整

為了保證各大區之間能深入交流,同舟計畫一直處於不斷敏捷調整的狀態,讓敏捷思維能夠充分綻放。從3月份開始,每個大區展開系列性賦能活動,並及時進行總結複盤,讓整個培訓專案進到「小步快跑」的節奏中。

各大區串聯滾動賦能,圖片來源:培訓雜誌
階段性複盤畫布,圖片來源:培訓雜誌

各大區在複盤調整的迴圈中,不斷推動工具方法、課程打磨、學習資源匹配上的優化升級,實現漸進提升滾動式賦能。通過組織複盤共創,讓培育專案保持彈性,可以適應各種不確定的變化,同時促進了跨組織的交流分享,達到1 1>2的目的。在專案開展過程,透過不同大區階段的複盤優化,優秀的經驗得以積累,優質實踐案例不斷被學習。

培育專案的實施不僅讓培養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也讓整個專案達到有溫度的自成長,累積了一套內容豐富的產品化賦能工具包。在公司發展線,我們透過統籌兼顧其它職能部門對於工程能力提升的策略及動作,將連結打通,整合優化並最後將內容放到培養專案中,實現了借力使力的作用,讓專案事半功倍。

產品化賦能工具包

在專案實施的每個過程,我們提前產品化封裝各種賦能工具範本,打造一套可以快速支撐組織能力複製的工具包。同時,專案帶動各業務單位一同升級,讓賦能者與被賦能者能夠一同成長,保證學習效果的統一性,讓組織能力得以快速複製。

產品化工具範本,圖片來源:培訓雜誌

專案制運營模式

整個培育專案以專案管理的五大過程為主軸,即「規劃—啟動—執行—監控—收尾」,讓運營和學習內容呈現生態化運轉。各大區培育專案開展前的啟動儀式,我們邀請公司主管做發言人,向學員提出學習成長的期待,使專案錦上添花。

同時,集團亦構建學習經營團隊,明確整個學習旅程中各個角色職責,分為班主任、社群運營師、資料分析師、專案經理、引導師等。根據組織級的能力地圖提升需求,充分發揮培養各梯次參與學員的自成長特點,一同共創,差異設計,既能滿足員工個體的學習發展需求,又能提升組織核心競爭力。

專案週期安排,圖片來源:培訓雜誌

part.2 善用多元方法建構良好學習體驗


疫情之下,線上學習效果的保障是一大挑戰。我們認為,同舟計畫要能取得好的培訓效果,離不開積極濃厚的學習氛圍。因此,我們以打造極致的學習旅程體驗為中心,學以致用為目的,配備公司資深講師,採用榮譽激勵、社群學習等多種運營手段,為學員上演一首美妙的專案管理「交響曲」。

講師資源匹配

我們邀請公司級資深講師為學員定制化授課,這些講師往往具備15年以上的專案管理經驗,有著豐富的實作與理論知識,他們將自身萃取的經典案例分享給學員,達到「哪裡有戰場就在哪裡練兵」的目的。針對專案經理數位化能力的核心,我們設置了專案計畫與管控、成本意識與管理等相關課程知識。

訓戰結合

前期精心篩選實際關鍵專案案例,圍繞專案管控、成本/風險把控等話題設計工作坊,學員通過角色互換,扮演客戶、pm、供應商等角色,討論專案交付的關鍵檢查點問題,一起形成解決清單,保證每個專案經理都能拿著解決方案回到專案現場。透過實際場景的代入與學員共同參與,一起探索最佳實踐方式,最後再邀請權威講師指導點評,幫助學員更好地理解、消化知識理論,進而提升實際的工作績效。

資深講師為學員定制化授課,圖片來源:培訓雜誌

社群學習運營

我們設置社群學習運營官,負責各個學習群的學習運營活動,提前按照運營活動週期設計運營話術,方便運營官快速有效率的實施。豐富的線上學習活動包括學習快閃問答、學習打卡分享、學習環節測驗、好課直播等,既滿足了學員移動化、碎片化的學習需求,又讓整個學習旅程充實而有溫度。

線上運營話術,圖片來源:培訓雜誌

榮譽激勵

培育專案啟動前,班主任會進行班級建置工作,劃分學員小組,並選出小組長,確定隊名、隊呼。在培訓過程中設置鼓勵學習的積分活動,持續運營,啟動學員個體自主學習。透過全流程的積分制運營學習後,選出優秀學習個人及優秀學習小組,並給予獎勵。個人積分規則包括學習簽到、快閃問答、單元測試、班級考試、答辯、分享等;團隊積分規則包括學習表現、集體出勤、互動分享等。


part.3 如何用數位方法衡量培訓效果


在協助組織數位化的過程中,人才工作也需要具備數位相關意識。同舟計畫整體以柯氏四級為主要評估手段,在培訓的前、中、後三個階段分別設計檢核點抓取資料,培訓效果用資料說話。在培訓展開前,我們透過「3 3=1」設計模式,以6d學習法則為圭臬進行整體設計規劃,真正做到將培訓轉化為商業結果。

「3 3=1」模式:從戰略、組織、個體三大維度進行核心思考

「3 3=1」模式先從戰略、組織、個體三大維度進行核心思考,解碼導入;再以產品化、反覆運算化、生態化的方法解決具體培養所面臨的問題,完善了人才發展體系設計,從組織期待上明確培養目標,確定量化的培養目標。

「3 3=1」設計模式

3大核心思考

  • 戰略目標:上接戰略,以終為始,為業務賦能。
  • 賦能組織:基於戰略目標的業務發展,識別組織能力提升目標,匹配對應內外部學習資源,提升組織核心競爭力。
  • 啟動個體:以學習者為中心,完成學習到應用的轉變,提升學習體驗,啟動個體自主學習動能。

3大應用設計

  • 產品化:透過構建能快速使用的培養工具包,產品化賦能,讓組織級能力快速橫向複製。運用保姆式運營,讓整個學習專案「產品化」用得快、用得好、用得爽。
  • 反覆運算化:各個大區串連進行賦能,及時複盤總結並優化學習方案,基於工程能力提升策略滾動賦能。
  • 生態化:首先,基於「s2b2c」培養模式,連結內外部資源,讓學習資源有效循環,人人為師,複盤分享;其次,構建學習經營團隊,促進跨組織交流與階段複盤,讓優秀的經驗能在組織內有效運作。

1個培養目標

通過「3 3」思考設計後,確定最終的培養目標——聚焦虛擬公司,打通進度管理和風險管理的能力障礙,穩步提升生產交付效能,協助公司提升關鍵經營指標。

6d學習法則在此專案中的運用

6d學習法則在專案中的運用,圖片來源:培訓雜誌

用數據方法衡量培訓效果:做好全流程管理設計

培訓過程透過積分制進行全流程管理。並運用培育專案中的資料分析師角色,在全流程內設計檢核點,將積分貫穿於整個學習活動中,也為結果的量化打下了基礎。

積分制貫穿整個學習週期,圖片來源:培訓雜誌

培訓的後期,我們參考柯氏四級評估標準中的四大維度進行評估與總結,以終為始為業務賦能。

據統計,整個培育專案中學員的學習出勤率超過96%,各大區對講師課程的平均評分為9.6分。此外,我們對所有學員進行了課後調查追蹤分析,問卷中行為轉變資料顯示有83.3%的學員在綜合管理行為評價上有提升,95%在專案規劃上有提升,87%在專案風險管理上有提升。最終的業務結果資料表明,公司關鍵經營指標提升6%。

柯氏四級評估標準,圖片來源:培訓雜誌

我們交付的不是專案,而是專案的價值。

我們認為,要能真正體現價值,就要以終為始地思考業務結果與專案之間的連結,從資源的創造者變成資源的整合者。因此,同舟計畫透過將戰略目標一致性,達到彼此互助的成效,連結內外部優秀智慧,讓專案變得有溫度。

此外,專案以學習者為中心,充分關注學習者的成長訴求,構建完整的學習體驗旅程,啟動個體成長動能。企業數位化過程是需要反覆調整的,更需要將專案過程變得敏捷、培養者能小步快跑,多總結複盤,借力使力,讓一葉扁舟變成風雨同舟。

延伸閱讀:善用專案管理方法完善培訓流程,讓成效更出色!

您也有訓練需求嗎?

填寫訓練需求表單,我們將盡快派專人與您聯繫,提供相關培訓建議與資料,以協助您的企業人才持續發展。

k8凯发官方app下载
培訓雜誌

《培訓》雜誌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管主辦著重於企業培訓與人才發展前沿資訊,實踐案例,實用方法的報導與分析,探求中國企業高索質人才培養與發展的方法和途徑。自2005年創刊以後,已成長為企業培訓專業媒體平台。

培訓雜誌qrcoede

《培訓雜誌》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