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瓊芬joanne lee

你是否常有這樣的困惑:

  • 為什麼員工這樣想?
  • 為什麼主管會做出這麼匪夷所思的決定?
  • 為什麼同事會說出這種令人不可置信的話?
  • 為什麼同樣的機會a感到興奮,b覺得有壓力想放棄?
  • 為什麼我會焦慮?
  • 是什麼讓我無法信任這個人?

企業經營者更常關心的是:

  • 為什麼有些主管表現優於其他主管?
  • 我該如何判斷誰可以培養成未來的領導者?
  • 領導力是天生的?還是後天養成?

這些疑問反應了我們對人的好奇與糾結,領導力是人格展現的一部分,在行為科學界一直是人們研究的範疇。早期心理學相信人格是由基因及後天環境所決定,以化約的方式將人歸類,例如,「a」型人格,大5人格外向型,或後來商業應用的disc,並認為終其一生難改變。


支持著我展現不熟悉的特質,來自於想幫助人們成為真實喜歡的自己


成為喜歡的自己
圖片來源:pixabay

近年人格研究發現,人類的性格及行為形塑,有著更複雜的動力及脈絡,當中有一些歷久不衰的面向,稱為「固定特質」(fixed traits),也有出於自由意志的「自由特質」(free traits)。

我在外商工作20年,西方資本主義的企業文化講求自我展現,外向者如魚得水,像我這樣的內向者常有自覺異類隔隔不入的焦慮,總覺得要強迫扭曲自己變成外向者,才夠格生存下來,尤其在會議及社交場合備感壓力。

曾有一陣子心中暗自決定我不想晉升高階位子,因為我不夠外向、没有狼性。直到後來接觸insights discovery,做了幾年引導師及教練,學員最後猜我的顏色能量,不少人說我的主導色是黃色(外傾)。我才明白,我並不是外向,也不是內向,我的能量中也有黃色,雖然它的分數最低,但它依然存在,只是我「選擇」用在教學及教練的情境,支持著我展現我不熟悉的特質,來自於我想要幫助人們自我了解,自我接納,自我超越,成為真實喜歡的自己,這是我人生想做的事,重要的價值使命。

人格對我而言不再是二分法,內向或外向,創意或謹慎,也不是全有、全無的對立,而是一個連續線光譜,我們都會在不同情境選擇站在不同位置,於是看似對立的特質可以共存,用不同的比例,有時在會議場合多一點藍色少一點黃,在教學場合多一點黃少一點綠色。我們隨時都在調整自己,只是這個配比調動是不知不覺,還是有知有覺。

人格中有「自由特質」的部分,讓我感到人生没那麼命定沈重。也讓我有更寬廣的視野看待職場中的行為,以及更多可能性。


人格並非穩定且不可變動


我曾協助多家企業主管運用人格測評工具了解自己、了解他的團隊,並於後續提供不同的發展方案,如:一對一會談、工作坊、團隊教練等。曾有幾位主管在合作幾年後,我們在另一家公司相遇(當然是晉升),再次重做insights discovery,他們的能量組合都有了或多或少改變。

這位主管非常開心,他原來紅色能量較高,治軍甚嚴,那一年他的團隊員工滿意度分數較低。這幾年他很有意識調動他的綠色能量,他的紅色依然高,追求挑戰突破限制是他的強項,這個部分的紅色要繼續保留,而他刻意練習增加了綠色能量,從最低變成第二高,他的團隊經驗到有感的改變,更好的互動品質,這位主管自我挑戰自我超越有了成果,他告訴我,「我做到了,成為想要的自己,很開心。」

圖片來源:pixabay

我回想起多年前我和他的相遇只有1小時的會談,以及一場團隊工作坊。能夠造成這個改變,始於「自我覺察」,並找到自己的內在資源和施力點。他可以做自己,並增加一些元素,成為想要的自己。

當代的人格科學已有更多的研究進展,從基因決定論、意識動力,到人本主義發展,人格是穩定不可變動的概念缺乏充分證據,仍留待更多研究及辨證。


自我覺察 刻意練習=人才發展


培養卓越的領導者,天生和後天、固定與改變、優勢或缺點,這種舊有的二分法思維已經退位。我更喜歡的是人格與動機心理學者布萊恩李托(brian r. little)在「」一書中提到,我們的(領導)性格受到三層面影響:

  1. 「第一天性」,包含基因及出生後的生命經驗。而「如何從小教養第一天性」,是可以形塑及改變的。因此從小親子關係的品質,教養品質,都是我們可以後天學習經營。
  2. 「第二天性」,環境、文化背景的影響構成第二天性。例如:五年級生與雲端n世代,西方自我文化與華人群我文化,不同的成長環境也形塑不同的需要及領導價值觀。
  3. 「第三天性」,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個人承諾或核心追求,不被原生家庭經驗或文化成長經驗綁架。我們的核心追求能讓我們跳脫前面2種天性,我們可以依情境「選擇」展現什麼樣的自我,為了自己的核心追求。

許多企業想在早期辨識潛力人才,培養接班梯隊。「三字經」中有一句「性相近,習相遠」,成功的關鍵,往往在辨識出人才後的培育及改變。每個人改變成長速度不一樣,最大的因素和「自我覺察」以及「刻意練習」有關。

我協助一些企業進行菁英人才發展方案,「自我覺察」必定是當中關鍵起始點,幫助當事人看到能幫助他的「固定特質」保留下來,更重要的是也覺察他的「自由特質」,找到成長改變的施力點。

我們身上早已擁有不同的人格特質,它們都是食材,自己才是總舖師,而且每一個廚師擅長的料理不一樣。認知到自己不需要被特質綁架,我們永遠都有選擇,調配身上擁有的比例配方,保有自己獨特性同時,也能活出想要的自己。

圖片來源:pixabay
k8凯发官方app下载
insights discovery

insights discovery

insights discovery 來自英國,1993年由創辦人 andi 與 andy lothian 創立,立基於瑞士心理學家榮格 (carl jung)所提出的人格概念,發展出應用於企業界的測評工具。

insights discovery於世界各地提供服務,在這28年的期間,至少有500位員工、數千個訓練師,且有六百多萬個學員使用過insights discovery測評與服務,並深受其影響。